1月11日,“引力一号”火箭一飞冲天,也在中国航天事业上增添了一笔“无锡印记”。原来,负责航天动力总部项目的企业东方空间2023年已经落户在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
近年来,巨型火箭昂首向天,志在苍穹,太湖实验室抢占装备技术制高点,大院强所孵化高科技企业“前沿阵容”,江苏无锡在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奋进之路上,全力推动重大科技专项加快落地、重要科技设施高效建设,以务实行动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星辰大海”。
1月16日,江苏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在无锡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讲话提出,要“用形成新质生产力讲好高质量发展硬道理”。会场内外,委员们各抒己见,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话题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热烈讨论。
攀登制高点
过去一年,位于无锡的太湖实验室条件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深海装备无锡研发基地二期工程动工,全球首艘智能技术试验船在江阴开工,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揭牌成立,初步建成世界集成规模最大的船舶与海洋装备总体性能试验设施群。
全国政协委员、无锡市政协委员,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胡震说:“我们将通过太湖实验室,围绕海洋强国战略,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为牵引,抢占深海装备技术制高点。”他建议,无锡要厚植新质生产力,建设好、应用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大平台开展高水平、有组织的科研。
未来产业是无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方向,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合成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与前沿技术,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市政协委员,民盟无锡市委会副主委康振所在的研究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以及江苏省科技支撑等多项国家与省部级项目,开展了合成生物学底层技术体系研究,开发了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肝素、四氢嘧啶、麦角硫因、贻贝蛋白等一系列功能食品与化妆品原料的生物制造工艺,相关技术已经产业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推动了我国合成生物与生命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
康振认为,无锡应加快与国内合成生物学优势高校开展战略性、系统性合作,推动“0—10”的实验室技术走向产业化的“10—100”,加快无锡合成生物与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培育更多终端产品和品牌,提升无锡生物经济发展水平。
孵化加速器
走进宜兴环科园国合环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的展示大厅,满眼的绿意扑面而来。500平方米的“植物园”里,草木葱茏、绿水环绕,阳光透过天窗照到水面。这小小的“生态圈”场景是基地最新科技成果与研发方向的展示平台,各种针对土壤、水源、空气的环保设备就藏在各处有序工作。
从“0”到“1”,让创新从技术变为产品,往往需要经历一个“死亡之谷”的跨越。“在这样一个价值跃迁的过程中,需要高校和政府以外的专业第三方给予帮助,我们所要打造的便是初创硬科技企业的赋能平台。”市政协委员,国合基地董事总经理邵焜琨说。近年来,国合基地瞄准国内外尖端技术,开启“同行者计划”,强化“引进来+本土化+走出去”技术创新闭环,目前已孵化企业61家,集聚有效发明专利100多项。
谈到未来,邵焜琨说,国合将更多的技术引进重点放在氢能源装备、碳捕捉、双碳装备化等方向。他坦言,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国合将积极进行模式输出,与成都、重庆等城市洽谈合作,让源于无锡的创新发展模式走向全国,推动环保产业转型发展。
他建议,探索构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市场为需求导向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全球视野渠道的高能级专业科创载体,培育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对此,市政协委员,江阴市审计局局长顾敏也有强烈共鸣。她建议,要鼓励科创载体集成社会资源,建好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技术服务四大平台,全面提升服务效能,更好推动在孵企业产出新质生产力。
强化支撑力
在近日公布的《2023年江苏省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培育计划项目名单》中,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3个创新创业培育计划项目通过教育厅审核并获批立项。其中,有工业机器人云监控、新兴智能便捷式共享包装等创新实践项目18项,有超长航时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等创业孵化项目5项。
市政协委员,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瞿立新说,学院积极适应新产业发展需要,深入开展“文化引领、服务为本、数智赋能”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实践,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如邮政快递智能技术、大数据与审计、工业互联网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等专业,加强了学生在数据采集、标识解析、边缘计算、RFID、嵌入式系统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加快培养新质生产力行业的高素质复合型紧缺人才。
瞿立新建议,针对无锡“465”产业集群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定期开展紧缺人才适配性调查评价,动态更新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清单,前瞻谋划人才培养计划,尤其要着眼新职业、新岗位、新人才,构建匹配无锡重大产业发展战略的紧缺人才供给体系。
“创新,需要包容”。市政协委员邢奕呼吁各方主体、多方资源共同营建并完善一个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在政策法规、平台建设、产学研、人才培养、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协同融合,将让投身科创的奋斗者在创新路上知道自己有同行、有助力,以更饱满的热忱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今在无锡,各方正在协同发力,促“新”花怒放,成就产业“繁花”新愿景!
来源:人民政协网